您当前位置:中国文明网首页 > 乡风文明
盘州:处处显文明 满城幸福景
来源:盘州市文明网 责任编辑:王 勇 日期:2024-04-19

  近年来,盘州市以乡风文明建设为载体,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,树立文明生活新风尚,提倡勤俭节约,倡导绿色环保、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,形成了“人人讲文明、时时抓文明、处处见文明”的社会氛围。 

移风易俗入民心文明新风扑面来 

  走进盘关镇海坝村,到处都干净整洁,由村委会组成的考核小组正在入户对每家每户新一季度的“移风易俗 乡风文明”积分制管理进行考核打分,根据住户是否有大操大办、铺张浪费、高价彩礼、封建迷信活动、厚葬薄养问题、环境卫生治理、文化教育、邻里和谐、家庭和睦等情况逐一打分,对各项做得好的住户,可酌情给予加分奖励,对做得不到位的住户,除在对应项目扣分外,由考核小组当面指出不足,并提出整改意见。 

  为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工作,加大对大操大办、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治理力度,盘关镇海坝村将移风易俗以积分考核方式纳入村规民约,用“积分考核”强化村民乡风文明建设,通过每季度“积分考核”公示,对评审满120分及以上的农户进行奖励,发放超市兑换券、减免卫生费等,推动群众自觉摒弃陈规陋习,形成和谐文明的乡风民风。 

  结合实际,海坝村还制定了“推进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”专项行动工作方案、海坝村乡风文明管理办法,并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,定期召开工作部署专题会议等,有效推进移风易俗常态化工作,让移风易俗逐渐成为群众的行动自觉,让乡风民风真正美起来。 

 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,海坝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、全国“扫黄打非”先进基层示范点、全省文明村、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、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多项荣誉称号。 

  下一步,盘关镇将继续要求各村居从大操大办、铺张浪费、高价彩礼、封建迷信等方面着手,深入开展移风易俗专项行动通过召开群众会、院坝会、张贴宣传标语等方式,呼吁群众抵制婚丧嫁娶比阔气、讲排场、搞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,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,积极倡导乡贤、致富带头人投身到移风易俗工作中来,让群众“有例可循”组织各村居深入开展陈规陋习排查,安排人员进村入户,针对排查结果建立管理台账,实行一月一调度制度,及时掌握村居情况,指导各村居修订完善村规民约。同时将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纳入清单式积分制管理,加强日常监管,充分调动群众自我教育、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务,切实提升全镇各村居基层治理效能。 

“积分制”树新风,“村景联动”促发展 

  近年来,盘州市坪地乡依托乌蒙大草原景区旅游资源优势,因地制宜在各村居全面施行积分制管理,创新“村景联动”农旅融合发展模式,在带动村民鼓起腰包的同时,大大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,文明之花遍地绽放。 

  立足村情制定积分管理制度,设立积分超市,树立文明新风。以小树林村为积分制试点村,将家庭环境卫生、垃圾分类回收、农村酒席操办等纳入村规民约诚信积分管理,每季度评选出“环境卫生示范户”“新时代最美家庭”等文明星级示范户。丰富拓展“积分超市”的内涵和外延,创新融入“政治、自然、人文、产业、全融”等乡村治理内容,将积分超市推广至各村居,激发群众参与基层乡村治理的积极性,深入推进移风易俗,促使村民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务、自我教育、自我监督,真正让村民动起来。 

  立足旅游资源、区位优势、文化优势,着眼于“村景联动”的创新发展模式,融合生态农文旅产业一体化推进,构建集休闲旅游、餐饮民宿、文化体验、农产品加工等业态为一体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。充分挖掘彝族文化、特色产品等,让乡村文化看得见、带得走,实现村美民富产业兴,助力乡村振兴。 

文明和谐扬风貌,移风易俗树新风 

  近年来,盘州市两河街道聚焦村规民约的作用发挥,在修订完善、宣传教育、典型选树等方面持续用力,使村规民约成为凝聚群众力量、激发基层治理内生动力的有力抓手,积极探索乡村治理“积分制”,谱好移风易俗“和谐曲”,奏响文明新风“主旋律”。 

  近日,两河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冯家庄居委会开展“文明和谐扬风貌 移风易俗树新风”主题宣传活动,结合身边案例宣传居规民约,倡导大家主动转变思想观念,自觉摒弃婚丧大操大办、铺张浪费、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。 

  活动中,志愿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,向居民解读了《居民公约》和《移风易俗承诺书》有关内容,引导居民通过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务、自我教育、自我监督,不断提升自身文明素质,自觉养成良好习惯,摒弃不文明行为。同时,号召大家积极参与到文明创建的队伍中,为创造健康文明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作出积极的贡献。 

  另外,两河街道岩脚居委会自实施乡村治理“积分制”以来,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,移风易俗观念也日渐深入人心,“小积分”为乡村带来了“大改变”。 

  岩脚居委会乡风文明诚信积分管理体系包含遵纪守法、勤劳创业、邻里和睦、尊老爱幼、爱护环境5个方面积分内容,整理归纳了婚丧嫁娶、人居环境、志愿服务、争优创先等具体事项,使复杂的居民自治行为有了可量化标准,可考核、可奖励。每季度开展乡风文明积分制评比兑换活动,针对本季度的积分获得情况进行统计评议,并形成积分制管理台账,基础分为50分,100分以上的农户才能兑换物品。 

  同时,公开公示积分排行榜,可以看到居委会所有居民的排名及积分获得情况。并展示出每季度的光荣榜和加油榜,激励群众向身边的优秀榜样和好人好事学习,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。 

  乡村治理积分制的推行,让村民对乡村治理积分制学有所获、干有目标、做有所得,村民积极参与环境共治、文明共建,乡村治理由“村里事”变成“自家事”,村民从“袖手看”到“动手干”,有效激发村民参与和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,助力乡村振兴。 

  下一步,两河街道将积极探索移风易俗婚丧简办新路径,全面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,通过在各居委会成立红白理事会、召开道德评议会等方式,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,开展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,引导辖区居民破除陈规陋习,摒弃封建传统,争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、推动者、传播者和践行者,推进移风易俗,培育文明新风。 

“土味”“原味”齐上阵,文明乡风沁农家 

  近年来,盘州市淤泥乡利用“土味”与“原味”相融合的传播方式,向群众解读移风易俗的意义,引导群众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,摒弃盲目攀比、大操大办等不良现象,得到了当地村民的一致好评。 

  “办酒席,莫乱办,申报审批要严管……”在淤泥乡麻郎垤村的村广播室里,村干部正在用汉语和彝语进行移风易俗“双语”宣传。 

  结合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多样性、语言独特性和非遗传承性,淤泥乡积极探索“非遗+”文明实践新模式,让文明乡风沁农家。 

  “彝汉双语+理论宣讲”提升理论素养。志愿服务队结合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多样性、语言独特性的特点,采取“彝语+汉语”等形式开展理论宣讲,用通俗易懂的民族语言开展理论宣讲和政策宣传,广泛向群众传递党的声音,推动新时代的思想理论在广大群众中入脑入心,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听党话、感党恩、跟党走。 

  “彝族风俗+市民教育”助推乡村治理。采用“非遗上墙”方式,利用彩色墙绘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承千年文化,非遗文化与家风家训相结合,形成本地特有的积极向上的族训家规,将弘扬文化精神融入在基层社会治理中,推动形成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。同时通过打招呼、院坝会、座谈会等形式开展“倡导文明新风”文明实践主题宣传活动,让民间习俗文明化,文明新风蔚然成风。 

  深入推进移风易俗,在各村居成立红白理事会,制定服务流程,规范农村酒席操办行为。村民家中有大小事务需要办酒时,需提前向红白理事会提出申请,由理事会进行备案、商议、复核后才能确定这场酒席是否能办。 

  通过村干部和志愿者的解释和宣传,当地村民都非常支持移风易俗工作,自觉成为文明新风的践行者和倡导者,呈现出一幅幅人民安居乐业、村寨干净整洁、邻里和谐幸福的和美乡村画卷。 

  (文明盘州综合整理) 

  一审:王  勇 王 颖

  二审:邹兴乐 刘 庚

  三审:邹  勋 易 俊

中共盘州市委员会宣传部 精神文明办 主办
(建议使用1280×720分辨率 IE8.0以上版本浏览器)